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簡單易懂的低調手札: [轉] 2002 年 德國VW單人汽車(One-Liter Car)

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轉] 2002 年 德國VW單人汽車(One-Liter Car)


最近 FB 越來越多舊文被挖出來了,而且沒查證就到處轉貼......
原文網址:請點我

這台單人汽車面世的時間是 2002 年左右,只是近況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重點是這下面一堆圖片都是那時流傳至今的內容,連官方文章的最後編輯時間都落在 2004 年,到今天還一堆人瘋狂轉載,讓人感到既無奈又好笑。


 

Volkswagen   <<轉載>>

在漢堡舉行的第42次大眾公司股東年會上,世界上最經濟的小車誕生了。在這之前,沒有人見過其真正的面貌,而當這輛車真正的從大眾總部沃爾夫斯堡行駛到漢堡年會上時,人們才知道,這是真的。在此之前沒有人能想到能建造它。在年會之前,大眾公司董事長皮爾希駕駛這輛 1 車從公司總部到達漢堡,平均燃油消耗僅每100公里 0.99 。這再一次難以致信的證明了大眾公司在當今處於業界最前沿的技術。


這次開發的目標是製造一輛安全的,實用的,能適合公路行駛的每100公里耗油 1 的汽車。目標確定以後,大眾公司研究及開發部就接受了這個挑戰開始設計世界上最經濟的汽車,僅僅3年時間,並開發了這部"準備上路"的車。從沃爾夫斯堡到漢堡的旅行也證實了這輛車的技術可行性以及非常與眾不同的駕駛樂趣。該計畫主管Thomas Gansicke說道:"這真的是一個非常令人難以忘懷的經歷,在夜晚以每小時100公里駕駛這輛車時,燃油指示器顯示你100公里僅僅消耗了 1 油,在那個時候什麼也沒有,只有你頭上的點點繁星"
 

 在開發上最關鍵的目標亦是最小化所有的駕駛阻力,亦有輕型的車身結構,出色的空氣動力學,新開發的輪胎以及其他運行機構部件。 1 車開發的最起始階段,不同的驅動概念模似顯示只有柴油才是真正的最適宜的驅動系統,僅僅只有這樣的燃燒原理能適合能量開發的最大需求。從以往開發的經驗來看, 3 的路波車便是最好的例子。首先3缸的引擎對於 1車來說是毫無可能的。而2缸引擎也迅速被淘汰掉,最後的解決方案是採用一台只有 0.3 排量的1缸自然吸氣柴油引擎。這款 1 車上裝的1SDI引擎並不純粹是從其他車輛上派生出來的,我們更樂意認為它是一台全新的,是公司最高技術的產物。2 個頂置凸輪軸促動滾子搖臂來開合3個氣門,2個進氣門及一個排氣門。2個頂置凸輪軸利用加固的齒形皮帶來驅動。引擎採用鋁質單體結構,意思是壓縮點火引擎的缸頭與曲軸都鑄為一體,燃油泵殼由鎂製成,梯形連杆由微粒加強鈦製成,如此多的措施得到的結果是,除去操作液體,例如水跟油,引擎的重量僅僅只有26公斤。 除了減少重量以外,減少燃油消耗也是工作重點之一。最小化摩擦,氣缸運轉區域採用鐳射合金,滾子搖臂能在擺動氣門時減少摩擦,甚至活塞環的張力都減少了。位於中央位置的SDI柴油引擎橫放在後軸的前方,排量299毫升,4000轉時生成最大8...5匹馬力,2000轉時生成最大18.4/米的扭力。 較低馬力以及扭力輸出,非常輕的車身重量(可以與一些休閒型摩托車比較),優秀的空氣動力值(風阻係數僅僅0.159,比摩托車更少,更是遠遠超過現在所有的生產型車)能提供常活潑的性能。例如,這輛 1 車能達到120公里的最高時。油箱能裝 6.5 燃料,也就是說,裝滿油後你可以行駛650公里。


 由於空間限制,引擎變速箱採用了一款新的非常緊湊型的自動順序式6速變速箱,換檔程式經過特別的調校,以優化動力傳輸,減少燃油消耗。變速器不可能用現成的,而新開發的宗旨仍然是減少重量,變速箱外殼由鎂金屬製造,所有的齒輪以及軸都是空心的,螺栓由鈦製成。另外,特殊的高質潤滑油保證這款僅僅重量為23 公斤的6速 變速器能夠運行得更加圓滑。變速器的機械裝置通過感測器由電子液力控制,去掉了傳統的離合器踏板。在這裏也不需要變速杆,加檔以及減檔都全部自動化,這樣 能使引擎與變速器更加完美的合作,減少燃油消耗。檔位的選擇,前進,後退或者是空檔,都可以由駕艙右手邊的一個開關來控制。 無論從這輛 1 車的前面來看來是從它的側面來看,外貌看起來更像是一輛過去的運動車而並非一輛研究型車輛。為了達到 1 的耗油量目標,風阻係數必須嚴格控制, 1 車確定有2個座位,而車前部必須盡可能的小,這才附合空氣動力學,僅有的選擇是將2個座位成一條直線排列,就像競速的滑雪長橇以及滑翔機一樣。入口是一個 1.5 長的歐翼式車門,從左邊開啟,這樣進出更加方便。

車 輪也經過了包圍,後輪幾乎完全藏于車板以內,前輪的輪蓋完全由碳纖維製成。甚至側面的冷卻空氣進氣口也僅僅是在引擎需要冷卻時才打開,否則關閉。從上面 看,淚滴似的車體以及車尾急劇收攏的線條非常明顯。而空氣動力學優化的車底以及後端的分流裝置為後軸提供必須的下壓力。為了獲得更完美的風阻係數,必須去 掉車門後視鏡,取而代之的是位於車側轉向信號燈上的攝像機,可以從儀錶台左右的2個小的LCD顯示幕上看到後方情況。泊車時,也可以從位於車燈中央的攝像機裏獲取後方圖像。 為了降低車身,採用了鎂金屬空間框架以及碳纖維外殼,共重74公斤,比鋁質的空間框架輕了約13公斤。

安全亦是小車開發的重點之一。在電腦模似輔助下,所有撞擊類型在設計期間都經過反復的驗證。所謂的"撞擊管",位於車前端,集成了能觸發氣囊的壓力感應器,可吸收全部的變形能量,保持腳部空間不變形。全鋁的油箱位於乘客席後碰撞保護區內,採用開放式加注口設計,可自動機械化加油。此外,主動安全也包括最新一代的4通道ABS以及電子穩定程式 懸掛方面也是一項精密的工程。該車採用了雙叉臂懸掛結構,上叉臂由鎂金屬製成,下叉臂以及支點軸承由鋁製成。輪轂由鈦金屬製成,而在輕型車輪軸承裏的球則由陶瓷製成。如此一來,整個前軸,包括彈簧避震器在內僅重8公斤。後驅動軸則採用完全不同的結構。大量部件仍以減重為原則:板式彈簧由玻璃纖維製成。橫向管以及車輪支架由鋁製成。車輪轂由鈦金屬製成。驅動軸以及車輪軸承都整合在輪軸裏。 安全4輪合金碟盤以及合金卡鉗提供保證,整個車系統僅重7.8公斤。輪圈以及輪胎都有合作廠家特別的定做,比如輪圈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僅重1.8公斤,比傳統的輪圈輕一半。車胎的材質以及胎紋都是特殊設計以減少阻力。另外由鈦金屬製成的車輪軸承也為特別的設計以獲得更低的摩擦。

1車採用雙氙頭燈,僅32瓦特,效果卻等同于傳統的60瓦特頭燈。整個頭燈元件都由聚碳酸酯製成,重量僅僅有 1500 。日光燈,所有的轉向信號燈以及後燈簇都採用了LED技術。車內照明也同樣採用LED,當在晚上打開車門時還會有電致發光金屬片提供必要照明。更多的技術則展現在攝像系統中,該系統有自動識別功能可自動的解鎖鷗翼車門以及點火鍵。車內採用了整潔,運動的設計能為2個人提供足夠的空間。塔式的玻璃車頂由聚碳酸酯製成並有防紫外線功能。座椅採用鎂金屬結構以減輕重量。後座乘客可以很舒適的將腳放在位於駕駛位2旁的腳凳上面。駕駛員面對的是一個平頂的方向盤,座艙的風格就好像置身於一台噴氣式飛機上。中央圓形儀錶的左右2邊是2台顯示幕提供後視圖像,在前面右邊控制臺上的是換檔開關,電子手開關以及啟動鍵。左邊控制加熱,通風以及車內燈照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